亲密无间,如同手足。今唐人夺走九曲,辱我赞普,苏毗一定倾尽全力相帮。我麾下有步兵五千,骑兵五千。会全部参加战斗。”
&esp;&esp;没陵赞拍着胸脯保证道。
&esp;&esp;他正想着向吐蕃赞普请缨,恩兰·达扎路恭却先一步前来。
&esp;&esp;想想也正常,吐蕃欲倾全国之力,守卫青海,收复九曲,当然少不了苏毗。
&esp;&esp;“嗯,另一边我也会安排他们出兵。此战我军必胜,届时赞普会重重赏赐。”
&esp;&esp;恩兰·达扎路恭对没陵赞的态度感到十分满意。
&esp;&esp;他知道没陵赞只有这点兵马。
&esp;&esp;他说的另一边是没庐赞,会出一万五千兵马。
&esp;&esp;苏毗有十一个东岱,吐蕃早就在这些东岱组建在册苏毗士兵、奴隶仆从,脱离苏毗王的管辖,到时候全部会调到青海。
&esp;&esp;赞普的决定,恩兰·达扎路恭也管不了那么多了。
&esp;&esp;如果胜利,之前的失败都不算什么,可以扭转颓势。
&esp;&esp;如果败,他们只能退回雪域高原休养生息,等大唐衰落,再卷土重来。
&esp;&esp;盛极必衰,自古如是。
&esp;&esp;恩兰·达扎路的汉人名字叫马重英,可见他是精通汉学的人,他认为大唐迟早会有衰败的那一天,且中原王朝衰败后如雪崩一样,无法止住。
&esp;&esp;“多谢将军。我身为苏毗王,将亲自率领兵马去响应赞普的会盟,震慑宵小之徒。我们同仇敌忾,共谋胜利!”
&esp;&esp;没陵赞再次一拱手,义正言辞地说道。
&esp;&esp;恩兰·达扎路恭见没陵赞如此忠心耿耿,也是暗叹一口气。
&esp;&esp;没庐·穷桑倭儿芒支持拥有没庐家血脉的没庐赞,想扶持没庐赞成为苏毗王他是知道的。
&esp;&esp;他觉得不妥,但他的地位无法与没庐·穷桑倭儿芒比较。
&esp;&esp;毕竟没庐·穷桑倭儿芒对国家呕心沥血,有点私心也正常。
&esp;&esp;包括四大尚族在内的政务大臣,都有自己的小心思。
&esp;&esp;恩兰·达扎路恭在营寨内只呆了一个时辰,就离开前往其他东岱。
&esp;&esp;没陵赞亲自将恩兰·达扎路恭送出去,目光充满坚定。
&esp;&esp;正如段秀实所说,造反前不能让任何一人知道,以免走路风声。
&esp;&esp;等到战场上,再反戈一击。
&esp;&esp;这段时间,奉献金银珠宝,拉拢麾下大小将领。
&esp;&esp;将自己的牲畜送出去,安抚士兵、奖励奴隶。
&esp;&esp;只有这样,士兵们、奴隶们才会毫不犹豫地听从他的。
&esp;&esp;而没陵赞现在失去的金银珠宝和牛羊牲畜,将来会十倍、百倍地重新得到。
&esp;&esp;若要取之,必先予之。
&esp;&esp;没陵赞觉得这句话非常有道理,也明白汉人的智慧。
&esp;&esp;段秀实是一个文人,却有“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”的勇敢。
&esp;&esp;没陵赞听说李瑄也是一个文人……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四月中旬,湟水城。
&esp;&esp;河西采访使判官,李瑄让颜真卿兼任。
&esp;&esp;陇右采访使判官,李瑄让高适兼任。
&esp;&esp;他们帮助李瑄处理诸郡的监察事务。
&esp;&esp;同时,李瑄又招揽数十名文人士子,将幕府扩大。
&esp;&esp;长安、洛阳的文人听说李瑄喜欢重用白身,哪怕不是进士、明经及第,也会被重用。
&esp;&esp;如大诗人高适,没什么功名,却被李瑄任用。一介读书人的杨绾,现在贵为河西判官。
&esp;&esp;所以文人士子如过江之鲫一样,游到陇右湟水间。
&esp;&esp;李瑄见到一名叫吕諲的进士,是后世的宰相。
&esp;&esp;李瑄知道吕諲有理财的能力,当即令他为陇右支度判官,让他能管理陇右的理财之事,帮刘晏分忧。
&esp;&esp;又有四名进士,两名明经,都被李瑄召入幕府,安排为推官、巡官,在他麾下做事,看看表现如何。
&esp;&esp;只要李瑄觉得理念不错,都会提拔。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