;李璬的亲卫收到命令缴械投降,一群陇右士卒一拥而上,兴致冲冲地将李璬和吕重贲擒住。
&esp;&esp;不久后,段秀实传令颖王已被生擒,让负隅顽抗的禁军投降。
&esp;&esp;禁军早无战心,得知这道消息后,纷纷放下兵器。
&esp;&esp;翌日,李瑄率领天策军中的五千轻骑来到金城渡口。
&esp;&esp;人和马一起,迅速渡黄河。
&esp;&esp;这五千天策卫轻骑,正是李瑄突袭长安的班底。
&esp;&esp;人人皆一人三马。
&esp;&esp;其中还有一千名一人四马者,他们是铁骑,将铁甲放到备用马上追随。
&esp;&esp;士卒们携带酒水和牛肉干,每日行进八个时辰以上。
&esp;&esp;在这五千轻骑后方,还有十万骑兵紧随其后,只是没有那么多备用马,他们不可能跟上轻骑的步伐。
&esp;&esp;然后就是河西、陇右的一些步兵骑兵。
&esp;&esp;计划分三个梯队,向关中挺近。
&esp;&esp;“成公,南八,我觉得吐蕃会趁大唐没乱,出兵进攻柏海,甚至有攻击青海、九曲,进入河陇的动机。为了河陇百姓的安全,必须留一部分河陇军防备吐蕃,我将这里的战场交给你。”
&esp;&esp;李瑄出兵的前一天,向段秀实和南霁云嘱托道。
&esp;&esp;两人一文一武,又常在对抗吐蕃的前线,李瑄放心将重大事情交给他们。
&esp;&esp;同样是玛祥·仲巴杰和恩兰·达札路恭执政。
&esp;&esp;在另一个时空大唐无比惨烈,百万汉人沦为吐蕃人的奴隶;数万士卒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疆土,一朝失去;河陇十几郡成就吐蕃帝国的养料。
&esp;&esp;哪怕吐蕃的实力大受打击,李瑄也不能掉以轻心。
&esp;&esp;吐蕃有复仇之心,为李瑄使绊子,希望李瑄死无葬身之地。
&esp;&esp;“李帅,吐蕃一定还未来得及调兵遣将。我和南八会立刻回柏海,率领苏毗、通颊、吐谷浑、白兰羌、党项、奴刺等部设伏。”
&esp;&esp;段秀实见证这九年间吐蕃的发展,他们全民皆兵,实力逐渐恢复。
&esp;&esp;玛祥·仲巴杰执政能力优异,绝不是起初人们认为的“幸运者”。
&esp;&esp;吐蕃想打败大唐,获得开元年间的疆土,只有趁着大唐内乱北上。
&esp;&esp;李瑄这一次给段秀实和南霁云一共四万陇右锐卒,又有六万左右的仆从军。
&esp;&esp;白兰羌、苏毗、吐谷浑,现与大唐步伐高度一致。
&esp;&esp;通颊、党项、奴刺、西羌、吐蕃诸部附属,他们的贵族在李瑄时代就被血洗一遍。
&esp;&esp;从某种程度上讲,这些年胡人百姓比以前活得更滋润。
&esp;&esp;“南八,不要因为没有随我去中原平定叛乱而遗憾,这是英、卫之功绩。”
&esp;&esp;李瑄拍了拍南霁云的肩膀:“我们用数年时间,才将版图扩张至柏海,一寸山河一寸血,绝对不能再还回去。”
&esp;&esp;他已任南霁云为陇右节度副大使,段秀实为陇右兵马使。
&esp;&esp;“末将祝愿李帅旗开得胜。”
&esp;&esp;南霁云拱手,他顿觉压力重大。
&esp;&esp;“成公,我暂时无法接见刘宴、杨绾、高适,你帮我向他们传话。如果愿意与我一同开天辟地,暂时管理青海郡、积石郡、柏海郡,为在抵抗吐蕃的前线士卒提供后勤。以前我与他们志同道合,现在也是,如果他们认为我是反贼,尽可以辞职,我不为难他们。新任的三郡太守我已准备好。”
&esp;&esp;李瑄没有时间去见刘宴、杨绾和高适,只是让段秀实帮忙传话。
&esp;&esp;刘宴和杨绾,都是李瑄培养的宰相之才。
&esp;&esp;多年历练,早已成器。
&esp;&esp;他们头顶着李瑄的印记,得不到杨国忠的重用,只能在边疆继续任太守。
&esp;&esp;“末将相信他们能理解李帅的苦衷!”
&esp;&esp;段秀实点头说道,并不忘提醒:“曾经李帅在白亭海重击回纥可汗,他不论是英雄还是小人,都不会忘记那次仇恨。回纥也是悬挂在河西走廊上的利剑。”
&esp;&esp;“嗯!关于回纥,我已有所准备。”
&esp;&esp;河西军比历史上的河西军数量稍少。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