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答道。
&esp;&esp;他明白历史的规律。
&esp;&esp;杨坚、李渊也是背叛而来,不妨碍二人开创基业,受尽赞誉。
&esp;&esp;后世的朱棣,那么恶劣的行径,都能被一部“永乐大典”抹平。
&esp;&esp;而且李瑄明显和他们有区别。
&esp;&esp;自他第一次进入兴庆宫,在龙池旁的凉亭内遇见李隆基和杨玉环的那一刻,他的内心就在谋划,步步为营。
&esp;&esp;中途虽然出现一些差错,拜相的时候出现自我矛盾,但总体还是完成目标,坐在今日的龙辇之上,与李隆基一起游朱雀大街。
&esp;&esp;“七郎,朕明日可以拜你为中书令,天下兵马副元帅。给朕留一些面子!”
&esp;&esp;李隆基突然话语一软。
&esp;&esp;“中书令、副元帅,可镇不住天下郡县,徒增事端。我要尚书令,节制天下兵马。”
&esp;&esp;“像臣这样的人才,还是提早重用,以免像太宗错过马周一样,错过微臣。”
&esp;&esp;李瑄握住李隆基的手,他怎么会不懂李隆基的想法?
&esp;&esp;老皇帝是不甘寂寞的。
&esp;&esp;李瑄自然要将李隆基所有的路全部锁住。
&esp;&esp;李隆基心如死灰,怅然不乐。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