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“令武令珣、田承嗣放弃进攻南阳城,将兵马缩回洛阳,凭借洛阳八关地势防守,全力支持崔乾佑打赢潼关的唐军。”
&esp;&esp;严庄咬牙向安禄山说道。
&esp;&esp;洛阳四处漏风,他明知不好守。
&esp;&esp;但河北的失利,西面李瑄的大军越来越多,如泰山压顶,已经不允许燕军再进行扩张。
&esp;&esp;南阳城像铜墙铁壁一样,一时半会难以攻破。
&esp;&esp;想进攻雎阳,延伸江淮,也是痴心妄想。
&esp;&esp;严庄毫无头绪。
&esp;&esp;只能汇聚所有兵马,一战定乾坤。
&esp;&esp;如果在陕郡大破唐军,他们就有反败为胜的可能。
&esp;&esp;另外,严庄还对吐蕃、回纥抱有希望,认为他们的攻势已经开始!
&esp;&esp;第384章 李岘拜相,更改军制,开缉捕科
&esp;&esp;“古代有守洛阳长久的故事吗?以前王世充的下场极惨。”
&esp;&esp;安禄山即便是胡人,也知道洛阳虽是八关拱卫,但却也是四战之地。
&esp;&esp;这些关隘除了年久失修,更是因为战略意义不大。
&esp;&esp;敌人八面强攻,总有一面会失守。
&esp;&esp;另外,洛阳虽然粮食充足,那含嘉仓为天下第一粮仓。但若固步自封,洛阳盆地的产粮一定是不够的。
&esp;&esp;洛阳主要是漕运便利,大运河可以源源不断向洛阳运输江淮、江南的粮食。
&esp;&esp;一旦放弃向外扩张,漕运必被切断。
&esp;&esp;二十多万大军,迟早会坐吃山空。
&esp;&esp;如渑池、新安、洛阳一带,又是多山地方,这几个月来,无数百姓跑到山里躲避战乱。
&esp;&esp;一味劫掠是杀鸡取卵。
&esp;&esp;“陛下,臣也知道洛阳难守。但我们不以守卫洛阳为主,只是收缩兵力。否则兵马分开,恐再出现河北的结局。待崔乾佑击败灵宝的唐军,就能拨开云日见光明。”
&esp;&esp;“趁这段时间,加固洛阳的关隘。令崔乾佑强势挑战唐军,逼迫引诱!”
&esp;&esp;严庄将话说得很好听,也给出一定理由。
&esp;&esp;南阳的武令珣、田承嗣虽然能打,获得一场漂亮的胜利。
&esp;&esp;但南阳城终究未能拿下。
&esp;&esp;最近传出消息,南阳换帅,唐军听从于王难得的命令。
&esp;&esp;王难得的勇猛世人皆知,在范阳起兵前,王难得比郭子仪、李光弼还出名。
&esp;&esp;安禄山曾向李隆基推荐将领,每每都说其推荐的人勇猛不下于陇右王难得。
&esp;&esp;更何况严庄不清楚李瑄在外面的布防。
&esp;&esp;南阳方面的军队一旦失去,洛阳南面将漏洞大开。
&esp;&esp;索性提前收缩布防。
&esp;&esp;“高侍郎,你怎么看?”
&esp;&esp;安禄山犹豫不定,问狗头军师高尚。
&esp;&esp;“唐军自潼关大败以来,不敢强攻陕郡,显然是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井绳。臣只是担心唐军一直与我们耗下去。大军集中在洛阳,又无范阳、渔阳的音信,长久必丧失斗志。”
&esp;&esp;高尚拱手向安禄山说道。
&esp;&esp;李瑄是很能沉住气的统帅。大非川之战,唐、吐两兵皆发,对峙于青海,却拖了几个月才发生决战。
&esp;&esp;现灵宝的唐军铁骑,已经驻扎两个月。
&esp;&esp;除了平日在黄河上乘舟巡视的士卒和一些探马外,只是一些虚张声势的操练。
&esp;&esp;另外,高尚分析过李瑄用兵,几乎不打正面决战。
&esp;&esp;如果正面决战,必然会拖过去,或改变策略。
&esp;&esp;往往通过迂回、截击、引诱、围歼、分割、突袭等方式,将敌人打败。
&esp;&esp;如此种种,使李瑄每一战都能以微弱的损失,获得巨大的战果。
&esp;&esp;“回不了范阳,无法扩张南阳、淮南,陕郡又无胜算,岂不是天亡我也?”
&esp;&esp;安禄山向胡榻上一靠,大声悲呼。
&esp;&esp;一想到此,安禄山就有“突发恶疾”的征兆。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