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p;&esp;“我们还在壮年,有足够的时间去筹备,官制深入改革,势在必行。右仆射根据文书,秘密拟定可行方案,等局势彻底稳固,再召开会议。”
&esp;&esp;李瑄觉得自己有的是时间,他现在要做的,就是诞生概念,慢慢筹备。
&esp;&esp;在平定安禄山、史思明之前,李瑄暂时不会实施这样的政策。
&esp;&esp;等精雕细刻,有完全的策略后,再开始施政。
&esp;&esp;“下官明晓。”
&esp;&esp;李岘在说话间,将文书收入怀中。
&esp;&esp;“当前国家实施郡县制度,虽对中央权力加强,但弊端从生。现由朝廷垂直管理郡县,直接任免郡县长吏,但国家郡县太多,考核、任命等事宜无法面面俱到,影响大局发展。我计划在地方划分二十四个区域,每个区域任命长吏,行中书省事,称为‘行省’……”
&esp;&esp;“行省下方为郡,郡下为县。形成中央、行省、郡县的基调。行高官吏可以任命官职,有财政权力,但不具备兵权。”
&esp;&esp;“如此,可以彻底掩埋节镇制度,方便军制改革……”
&esp;&esp;李瑄又向李岘提出行省制度,同样交给李岘一份文书。
&esp;&esp;李岘双手接过文书,仔细观读,文书上详细记录行省制度的优势和可行性。
&esp;&esp;行省制度,直接影响到后世的中国。
&esp;&esp;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,职权划分不同。
&esp;&esp;大唐幅员辽阔,广袤无边,行省制具有权力双重性,既是朝廷的派出衙门,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,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。
&esp;&esp;从本质上讲,行省制度使中央集权到达巅峰。
&esp;&esp;而行高官吏没有军权,四年一任,任期满调离。不可能拥兵自重,地方割据。
&esp;&esp;同样的,行省的驻军为都督。都督没有财政权力,没有召兵买马的权力,也是四年轮换。
&esp;&esp;更杜绝出现尾大不掉。
&esp;&esp;二十四都督,分边军和内地军,两者互相轮换卫戍,严加训练,防止强枝弱干。
&esp;&esp;同时,边军数量、战马、铁甲率,会高于地方。
&esp;&esp;以地方行省为中枢,可以更好的分配地方财政来养兵,不需要千里迢迢运输粮草和钱财。
&esp;&esp;如果遇到冲突,需要征伐,可以迅速从附近的行省调遣正规军。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