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耽美小说>情欲小说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>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63节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63节(2 / 3)

群见证人,提前为叶云流加冠。

&esp;&esp;并当众宣布,让他守孝半年,就启程去朝鲜王国找方孝孺进学。

&esp;&esp;还叮嘱他不要直接去,一路上多走走多看看。

&esp;&esp;古代对丧葬看的非常重,作为最受器重的曾孙,叶云流是要守三年孝的。

&esp;&esp;但他现在正是进学的年龄,在家耽搁三年很可能一生就耽误了。

&esp;&esp;叶兑提前做好布置,他在孝期外出求学,就是遵守曾祖遗命,是合乎规矩的。

&esp;&esp;可以说,叶兑把一切都提前给他规划好了。

&esp;&esp;叶云流对曾祖的心思了解的更清楚,他不是怕自己耽搁了学业,而是怕自己跟着这群儒生学歪了。

&esp;&esp;事实上,深受曾祖和老师影响,他对那些名士大儒也很不以为然。

&esp;&esp;学问确实很深厚,但带着一股浓浓的腐朽味儿。

&esp;&esp;这一点,从他们对新政的态度就能看的出来。

&esp;&esp;摊丁入亩的好处,傻子都能看得出来,偏偏士绅们就反对诋毁。

&esp;&esp;为什么?

&esp;&esp;不过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罢了。

&esp;&esp;满嘴的道德文章,肚子里全是男盗女娼。

&esp;&esp;所以,在守孝半年之后,他就遵照祖命出发,一边游历一边前往朝鲜王国。

&esp;&esp;前几个月,他游历了南方几个主要省份,深入基层去观察新政的情况。

&esp;&esp;小时候他曾经跟随曾祖父去过乡下,当时见到的景象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。

&esp;&esp;田里的庄稼生长的很壮实,百姓工作也很勤劳。

&esp;&esp;可是大家身上的衣物破破烂烂,行人脸上也大多挂着愁苦,沿途遇到的村庄也一副破败景象。

&esp;&esp;这种反差让他很不解,明明庄稼生长的那么好,百姓也很勤劳,为何大家日子还很苦呢?

&esp;&esp;叶兑告诉他,赋税太重。

&esp;&esp;南方几省的赋税,是其余地方的两倍多。

&esp;&esp;他不明白,同样是一个国家,为何税率不一样?

&esp;&esp;叶兑的解释是,因为这里的百姓当年支持张士诚,这是对他们的惩罚。

&esp;&esp;年幼的他觉得好像没毛病,但又好像很有问题。

&esp;&esp;当初支持陈友谅的省份,赋税也很正常啊,为何就支持张士诚的地方赋税重?

&esp;&esp;他问过好几个人,得到的回答大多都是,皇帝更痛恨张士诚。

&esp;&esp;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,他开始意识到不对。

&esp;&esp;同样是一个国家,如此区别对待,岂是正道所为?

&esp;&esp;他立志,长大从政了要解决这个问题。

&esp;&esp;只是还没等他长大,朝廷先进行了税改,全国统一税率了。

&esp;&esp;而且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减税。

&esp;&esp;表面看田税增多了,但苛捐杂税全部废除,百姓缴纳的总体赋税变少了。

&esp;&esp;时隔数年,再次游历农村,看到的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。

&esp;&esp;百姓同样辛勤劳作,但身上的衣服几乎看不到多少补丁,脸上也洋溢着笑容。

&esp;&esp;进入村子里面,到处都是织布机的声音。

&esp;&esp;几乎家家户户院子里都晾晒着纺好的线,织好的布。

&esp;&esp;村中央还有前来收购布匹的商贩。

&esp;&esp;普通百姓不会问那么多缘由,他们只知道现在布匹很值钱,价格比以前贵了一倍还多。

&esp;&esp;只要将布织出来,在家门口就能卖掉。

&esp;&esp;赚取的钱财,可以供一家的开销。

&esp;&esp;但叶云流却知道,这一切都是因为海贸兴起。

&esp;&esp;大明产的丝绸、棉布、瓷器、茶叶等等,供不应求。

&esp;&esp;百姓们不知道的是,将棉布运送到县城,价格会比商贩收购价高出五成左右。

&esp;&esp;叶云流就将此事告诉了当地百姓。

&esp;&esp;本来他以为,大家会很感激他,然后去县城卖货。

&esp;&esp;毕竟那可是高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