激活。
这是他们作为最后的手段,剩下的五十几个老兵也没有了多余的体力进行急行军。敌人又是前后夹击过来,没有地方可退。如果少校那边成功了,这些工作就全当是热身吧,他们想。
炮弹坚硬的钢铁块反倒让他们感觉到了踏实。躲在飞空艇残骸内部,免受外面寒冷的侵蚀,抬头望着那个大洞口,竟然有意外的深邃感。
周围被荧光管照得明亮,很多人都在炮弹上随意找了一个位置,或坐着,或躺着,喘着气。揭开面罩,才发现很多人的脸颊和嘴唇都成了青紫色,裂开了口子。但寒冷在另外一种程度上降低了这些伤口的疼痛感。
因为紧张,加之兴奋剂的作用,好不容易休息下来,便感觉到了口渴。一些人还没将随身的水壶丢弃,本想喝水的,但全部在里面结成了冰,怎么也倒不出。于是只能经由瀑布般的树根和绳索爬上地面,抓了一些积雪带下去。
“还是一样的情况,敌人不露头,我们这边也不会主动开枪。敌人跟在后面,甩也甩不开,等着少校那边的动作吧。”在下面将炮弹弄好了,一名上尉来到地面上,问躲起来的观察人员。
“毒气罐子准备好,等到少校那边有消息传过来,就全部放出去。不管有没有效果,能干扰敌人一点也是好的。”他叹了一口气,巡视了周围一眼,黑暗将他们包围起来。想要逃走,但却对黑暗生出了恐惧,一时竟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了。
白浪(十六)
少校几人继续待在飞空艇内部,向着更深处前进。
这艘飞空艇残骸是侧身坠落下来,钢铁身体上的诸多巨大弹孔都近乎正对着地面。长年时间下,随着时间的推移,还有那些古树盘结树根的帮助,才让它的身上牢牢覆盖了一层结实的泥土,更多的细节就这样被完全掩埋下去了。
前不久对残骸经过了初步的勘测,少校从中找到了被称为机会的东西。标准的军用飞空艇,它们的前身大都是从水面上行驶的战舰进化而来。早期的设计几乎也全部遵循了各类战舰的理念,除开升力装置,还有作为动力源的巨大蒸汽熔炉,其他各方面都能找到水面战舰的影子。这种理念在每一代的飞空艇身上都保留着。整体作为长椭圆形的飞空艇,长度因为用途的差异,会有很大的差别。军用飞空艇都有着很长的舰身比例,也是为了开出更多的连装炮管。
“大约在五百五十米左右。”少校这时停下脚步,他们攀爬在飞空艇内部。侧身坠落的飞空艇,结构也是楼层式,想要去往下一个隔起来的空间,只能如同攀岩一般寻找那些失效的门和楼梯。这样的工作也只能由他们来做,普通士兵已经没有这样充沛的体力了。
他们用手电照亮四周,寻找那些倒垂下来的密集树根,进而找到装甲层上被击穿形成的弹孔。
按照少校的话来说,他们运气很好。因为飞空艇的长度,以及坠落时的位置,他们可以经由飞空艇残骸的内部,从而到达敌人身下。只要接下来运气还能再不错一点,那些被炮弹击穿的弹孔的位置也正好合适,那么他们只要小心翼翼一点凿穿弹孔上结实的泥土地面,就能有潜伏到敌人身边的可能。
一直都在寻找这样的机会,少校和上尉们大致摸清了敌人的情况。实力自然是比不上自己。但实力比不比得上是一件事,能不能杀死对方又是另外一件事了。个人的战力没有达到顶点,或者说没有过渡到一个阶段。即便是面对普通人交织的火力网,他们依旧只有缩着脑袋躲起来的份。普通枪械尚且如此了,其他诸如最为常见的火炮,爆炸的威力也是他们不能够承受的。
需要靠近敌人身边,或者说需要从敌人火力网的一个死点切入进去,他们得以自豪的实力才能有发挥的机会。正面交战,他们的优势会被数倍缩小,最后的实际作用其实并不比那些有经验的老兵高多少。
这艘飞空艇的残骸好像让少校看到了这样的机会。因为弹药仓上的弹孔不是飞空艇坠落的主要原因,由此可以知道这残骸上一定还有其他的弹孔存在。
“帝国工业停泄发展是在百多年前,从那时起至今,无论是设计,还是制造模型,几乎都没有大的改动。这也是一艘军用的标准战舰型飞空艇,不是特殊类,大致结构都有相关的书籍介绍,一些基础的数据和结构,我大半记得。”少校说,“能帮助我们很多来,在找出那些弹孔上。”
几束强光手电的光线在黑暗里晃动,依次探查周围的情况。这里的黑是枯寂的,稍微温暖的空气也不能带来什么。不能被捕捉到的光线在这里也变成了白颜色的实物。
“根据十六号不久前带下来的信息,我们上面应该就是敌人的主要队伍。”光束指向了上方,那里刚好有倒垂下来的大簇树根,一个弹孔开在那里,大片树根盘结,好像被灵巧的手编织过的般,刚好将弹孔挡住了,泥土掉不下来。
“也不知道具体的位置是敌人队伍的哪里?”少校借着余光看了身边几个上尉的脸,“很危险的位置,但是机会却也是最大的。尽管主要部队里的人很多都带着伤,反应和灵敏度不在,但不小
耽美小说